
受“桦加沙”猛烈袭击配资家论坛
阳江沿海县区的水产养殖业
遭受重创
灾后
广大养殖户争分夺秒开展复产自救
全力降低损失
海陵区
今天上午,记者乘船来到海陵长沙环网箱养殖基地。养殖户开叔共有四个渔排,主要养殖石斑鱼、黄特鲳、石磅等品种。
此次台风中,他的渔排受损严重,渔排框架被直接吹断或吹散,养殖网箱多处撕破,大量养殖鱼逃逸,原本40万斤的存鱼如今仅剩下2万多斤。
尽管损失惨重,但开叔仍坚强面对困境,不等不靠:台风过后立即组织工人开展抗灾复产,聘请木工加固受损渔排,安排工人修补网兜,同时精心喂养剩余的成鱼,全力将损失降到最低。
展开剩余79%闸坡渔排养殖户 开叔:
这个18号台风对我们养殖户造成很大影响,我这几个渔排损失大概250万左右。现在我们天天晚上都在加班抢修,就是想把下一步工作做好、把损失抢回来。等渔排修好后,我们会马上投苗,不过恢复起来要两个多月,没有两个多月没办法恢复正常生产。
据了解,闸坡有8000多个网箱受损,受损面积达28万平方米。自台风过后,海陵试验区渔业部门连日来组织工作人员与技术人员,深入各养殖基地开展帮扶工作:一方面细致核查渔排受灾情况,指导养殖户科学有序推进灾后复产;另一方面协助养殖户及时收集灾后死亡的水生动物,进行无害化处理,防止死鱼污染海洋环境。
下一步,该部门还将协调解决养殖户在资金、技术等方面的难题,统筹组织好投苗放养工作,帮助行业尽快摆脱台风影响,挽回台风造成的损失。
阳东区
28日,记者来到位于阳东区雅韶镇石塘村的阳东新鸿发水产养殖有限公司。
养殖场的场长告诉记者,两个现代化对虾养殖车间大面积被毁,两车间共60多亩,有6米高,一个车间内设有12口塘,一口塘就有30万尾虾苗,原本再有20天就能上市的对虾预计产量可达24万斤左右。
由于风力过大,当天车间就已经被吹毁了,里面的虾也因供电线路和增氧设备受损缺氧死亡。
阳东新鸿发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场场长 关芬勇:
这里是大虾的养成池,一共有20多亩,有12口池,这次台风把整个大棚都刮掉了,导致所有的底氧、鼓风机、水池都损失得比较厉害。我们一口池大概放30万苗,当时虾大概一斤有50头左右,过18-20天左右就可以出虾了。30万苗按正常来说有八成多的存活率,大概是25万苗,产量大概是1.2万至1.3万斤左右。
这家大型水产企业集水产研发、种苗繁育、健康养殖、产品流通于一体,建有高标准鱼、虾、蟹调控精准化高位养殖池,年总产无公害对虾400吨,而“桦加沙”对他们的影响还不止于虾类。
阳东新鸿发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场场长 关芬勇:
这两个车间就全没了,蟹房在外面也已经全部倒塌了,这次应该经济损失超过一千万。
经过供电部门的抢修,目前养殖基地周边的电力供应已正常,供水、通信也已恢复。有关部门表示,此次台风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,更对当地的水产养殖产业链造成长远冲击。
在各级政府部门、农业部门及保险机构的共同协力下,各方将凝结成复产的强大合力,为受灾企业树立起抗灾复产的信心。目前企业正有序投入复工复产,重振旗鼓,集中力量清理现场,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建设养殖车间,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。
市农业农村局渔业发展科科长 周伟健:
为做好我市海洋渔业复工复产工作,我们成立了6个督导检查组分赴各县(市、区),督促指导各地农业农村(渔业)部门做好台风后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,核准受灾情况,加快推进渔业救灾复产。同时做好技术指导,指导养殖户修复损毁的网箱、网兜、渔排等设施,督促各承担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尽快开展理赔工作,全部开通渔业保险24小时理赔绿色通道,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受灾情况,争取省级资金支持,为做好救灾复产提供资金保障。
来源 | 阳江新闻 海陵区融媒体中心
记者 | 黄惠明
摄像 | 陈伟良
编辑 | 刘帝森
审核 | 梁剑华 梁胜配资家论坛
发布于:河南省尚红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